焦点访谈丨跨越千山万水奔赴雪域高原 书写援藏援青新篇章|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2022年7月,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奔赴西藏、青海工作。这一批干部人才共计2558名,其中,从中央单位共选派460人,从北京等17个省市共选派2098人。此批干部人才中,专业技术人才的占比较以往都高,目的就是要解决受援地急需医疗、教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西藏、青海受援地区的医疗、教育事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55岁的边巴是日喀则市定日县的牧民,他的膝盖早年间在放牧时受损,因未能及时治疗,疼痛逐渐加重。像边巴这种骨关节疾病,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则地区,发病率非常高,但因为当地群众对这种病缺乏了解,加上高寒气候影响,当地医疗力量又比较薄弱,所以此前这个病一直得不到好的诊治。

  2022年7月以来,第十批援藏医疗人才到西藏对口帮扶,当地医疗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今年3月,上海援藏医疗队在日喀则市开展多轮巡回义诊时,筛查出40多位骨关节疾病患者。医疗队把他们组织到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治疗,边巴也在其中。

  边巴的情况比较复杂,专家研判后,决定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由上海援藏医疗队的专家主刀,本地医生协助。手术很顺利,边巴再过三个月的恢复期就能正常行走了。

  以前,面对这类复杂的手术,由于当地医疗团队缺乏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无法开展手术,现在,有了和援藏专家同台手术实践以及日常学习交流的机会,他们的诊疗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冯祥:援藏老师过来以后,首先从理论上给我们强化,每周都有讲课,手把手地教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科室已经完成了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近200台。

  援藏医疗队一方面要为当地群众看诊治病,更重要的是帮助提升当地医疗队伍的水平,让他们能独当一面,为当地群众解除更多病痛,这是援藏医疗队的重要职责。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于德刚:我们援藏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当地的老百姓看病、做手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培养本地的医疗人才。带着当地医生拼命做手术,有时候会做到凌晨,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这样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为主刀医生。

  日喀则市共有18个区县、80多万人口,分散居住在近18万平方公里的高海拔地区。为了让群众都能获得好的医疗服务,各区县医院都安排了医护人员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跟随援藏医疗队学习。普布丹增是定结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已经来日喀则人民医院进修两年了,跟着援藏专家学习让他受益匪浅。

  三年来,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通过术中带教、建立联合诊疗中心等方式,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具备了能独立开展复杂关节置换手术的能力。同时建立了覆盖18个县区的远程会诊网络,这样远在上海的专家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为当地百姓看诊。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位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此类妇科肿瘤病在当地的发病率也较高,但由于筛查不足且医疗条件限制,这类患者往往也需要辗转到外地看病。

  为了实现“大病不出藏”,国家卫健委派出的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针对这些难点痛点,开展攻坚工作,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入北京三甲医院经验,构建起标准化诊疗体系,极大提高了当地医院的诊疗和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大病患者在当地也能得到有效救治。

  不仅在医疗领域,在生产生活许多方面,援藏工作都为当地百姓带来切实的帮助。三年来,共2117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领域精耕细作。落实援藏资金166.54亿元,实施各类援藏项目2900余个,其中产业项目510多个,培育打造、改进提升特色产品品牌747个,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副总领队 尹春辉: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把准发展和安全、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关系,多措并举、全面发力,有力推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有力推动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有力推动西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徐红芬是来自江苏的援青老师,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任教已经3年了。在高级中学的一堂语文课上,她将古诗词和AI结合,让学生们体验与作者穿越古今的对话。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现在,全校38个班级1970名孩子都用上了智能化教学设备上课,并吸取到来自外界更丰富的知识,这得益于援青教育团队这三年来的努力。

  2022年以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个省市的118名教师组成援青教育团队,在当地17所学校担任校长和教师。大家都以各种方式努力为当地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苏援青团队为海南州高级中学先后争取了资金用于教学楼建设和教学设备更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不过队员们认为,除了改善硬件设施,帮助提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

  为提升当地教育的软实力,援青团队采用帮扶结对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传授经验,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拉毛杰是当地已经工作8年的语文老师,在援青老师的带动影响下,他提升教学水平的愿望被大大激发,2023年他成功完成一项省级课题,这在当地是一项突破性的成绩,拉毛杰如今更自信了。

  三年“组团式”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援青团队先后为青海当地培养骨干教师超千名,5所受援高中本科总体上线率提高到70.93%。同时,在特色办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援青教育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位于西宁市元朔山下,全校900多名师生都来自400公里外、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果洛州六个县,其中70%的孩子来自牧民家庭。以前由于缺乏师资和设施,学校没有专业老师授课的兴趣社团。援青团队的到来,让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援青团队成员汤声声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她到来后,发现当地许多少数民族孩子都对音乐有一定天赋,因此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团队成员及当地老师一起成立了学校管乐团。

  现在管乐团已经发展到上百人,此前没怎么接触过乐器的孩子们获得飞速成长。去年他们在全国大型比赛中获了奖,今年初还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 徐小兵:三年时间,441名援青干部人才在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精耕细作、牵线搭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3.9亿元,实施重点帮扶项目2000余个,助力青海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援藏、援青干部人才的帮助下,当地的医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和教师队伍。这样的变化,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铮铮报国志,浓浓家国情。一批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跨越千山万水,奔赴雪域高原,与西藏、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奋斗,推动西藏、青海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全面进步。新一批援藏援青干部人才,也将在不久后接过接力棒,把西藏、青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继续书写壮丽援藏援青新篇章。

zhongguozhuyingguoshiguanfayanren13ribiaoshi,yingfangyouguanzhicaishimeiyouguojifayijudedanbianzhuyixingjing,zhongfangjianjuefandui,yixiangyingfangtichuyanzhengjiaoshe。yingguozhengfuwangguguoneiguojiminyi,buduanhuoshangjiaoyou,zhuchangzhanshiyanmianbujue、shenglingtutan,zhishihepinggengjiayaoyaowuqi。中(zhong)国(guo)驻(zhu)英(ying)国(guo)使(shi)馆(guan)发(fa)言(yan)人(ren)1(1)3(3)日(ri)表(biao)示(shi),(,)英(ying)方(fang)有(you)关(guan)制(zhi)裁(cai)是(shi)没(mei)有(you)国(guo)际(ji)法(fa)依(yi)据(ju)的(de)单(dan)边(bian)主(zhu)义(yi)行(xing)径(jing),(,)中(zhong)方(fang)坚(jian)决(jue)反(fan)对(dui),(,)已(yi)向(xiang)英(ying)方(fang)提(ti)出(chu)严(yan)正(zheng)交(jiao)涉(she)。(。)英(ying)国(guo)政(zheng)府(fu)罔(wang)顾(gu)国(guo)内(nei)国(guo)际(ji)民(min)意(yi),(,)不(bu)断(duan)火(huo)上(shang)浇(jiao)油(you),(,)助(zhu)长(chang)战(zhan)事(shi)延(yan)绵(mian)不(bu)绝(jue)、(、)生(sheng)灵(ling)涂(tu)炭(tan),(,)致(zhi)使(shi)和(he)平(ping)更(geng)加(jia)遥(yao)遥(yao)无(wu)期(qi)。(。)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