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 两部门通报违法违规典型问题|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发布会称,2025年二季度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督察和执法监督发现,部分地方仍存在违法占地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甚至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联合通报了21起违法违规典型问题。
其中有6起擅自占用林地毁林毁草:包括山西省浑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擅自占用林地86.6亩;辽宁省葫芦岛市首航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草地等155.37亩;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顾小庄村村委会采伐林木后未及时更新造林80.8亩;广东省遂溪县湛江光发建材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63.67亩;贵州省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683.19亩等。
有8起违规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包括内蒙古恺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459.20亩;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对占用破坏69.63亩耕地问题监管不力;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政府及市相关部门未如实上报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问题;湖北省荆州市绿普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40.49亩;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深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侵占耕地47.24亩挖湖造景等。
有5起违法开采矿产: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达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设施农业为名违法开采砂石37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委、市政府主导推动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名义违法开采砂石土等。另有2起提交虚假证明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然资源部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副主任何志华表示,这些违法违规典型问题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主导,还有一部分涉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相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汲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整改查处,同时严防简单化、“一刀切”。各地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守牢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和政策底线。
从通报典型问题来看,违法占地仍然占比较高。早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和非粮生产。但仍有部分地方顶风违法违规侵占耕地,一些基层市县政府及部门主导推动违法占地,应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孟广芹表示,未来将以林长制为统领加强执法监督,持续推动部局融合,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主体责任,切实守牢林草生态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 黄晓芳
(经济日报)
6yue13ri、14ri,henanduodifaburengongzengyugonggao。tixing:renhezuzhihegerenruofaxianweibaozhahuobaozhabuwanquandantou、danyaosuipianhuohuojiandancanhai,qiewushanziyidong、zangni、chaijiehesunhuideng,qinglijibaogaodangdizhengfuhuorengongyingxiangtianqiyouguanbumen,huozhelijiboda110xiangdangdigonganbumenbaojing。6(6)月(yue)1(1)3(3)日(ri)、(、)1(1)4(4)日(ri),(,)河(he)南(nan)多(duo)地(di)发(fa)布(bu)人(ren)工(gong)增(zeng)雨(yu)公(gong)告(gao)。(。)提(ti)醒(xing):(:)任(ren)何(he)组(zu)织(zhi)和(he)个(ge)人(ren)若(ruo)发(fa)现(xian)未(wei)爆(bao)炸(zha)或(huo)爆(bao)炸(zha)不(bu)完(wan)全(quan)弹(dan)头(tou)、(、)弹(dan)药(yao)碎(sui)片(pian)或(huo)火(huo)箭(jian)弹(dan)残(can)骸(hai),(,)切(qie)勿(wu)擅(shan)自(zi)移(yi)动(dong)、(、)藏(zang)匿(ni)、(、)拆(chai)解(jie)和(he)损(sun)毁(hui)等(deng),(,)请(qing)立(li)即(ji)报(bao)告(gao)当(dang)地(di)政(zheng)府(fu)或(huo)人(ren)工(gong)影(ying)响(xiang)天(tian)气(qi)有(you)关(guan)部(bu)门(men),(,)或(huo)者(zhe)立(li)即(ji)拨(bo)打(da)1(1)1(1)0向(xiang)当(dang)地(di)公(gong)安(an)部(bu)门(men)报(bao)警(jing)。(。)